400-388-6192

博鱼app官方下载杨志刚:勤政务实 锐意进取 引领山西新华腾飞发展

  金秋九月,天朗气清,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北郊,一座主打出版传媒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坐落其中,与印象中传统印厂有所不同,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显得格外整洁,并无喧嚣杂乱。修整一新的道路串联起园区内各处区域,错落有致的分布中,印刷厂区、密件印制分区、宿舍区、休闲区等一应俱全,生产与生活井然有序。在晨光的投射下,整片的玻璃幕墙映射出天空的湛蓝色,配合园区以白砖褐瓦搭建出的主色调,使园区在简约中流露出生动。

  踏入印刷厂区内部,又是另一番天地。全区覆盖有完整的安全引导体系,通道处与加工区域均贴有“注意防火”、“安全操作”等安全消防警示标志,独立的消防设备、安全保护设备以及废料回收装置等一应俱全。在印刷设备方面,厂区打造出全套的现代化印刷体系,从印前设计到各式印刷生产车间,从印后处理区到包装加工、分类车间,每个印刷步骤均划定有具体的加工空间,在自动化生产系统的配合下,车间工人分工明确,有序对印刷制品进行加工处理,相继一件件印制成品“新鲜出炉”,等待着最终验收。“全局精确规划,生产高效运行,成品去向明确,资源调配有序”正是今日山西新华印业厂区生产工作的真实写照。

  谁又能想到,如今光彩无限的山西新华印业竟在几年前一度沦落为“问题重重,发展艰难”的困难印企呢?而这一局面的破局者,正是那位曾在山西美术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力挽狂澜,将企业带入正轨,实现短期内扭亏为盈这一壮举的“管理能人”——杨志刚。此番他二度受命,誓要令山西新华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据杨志刚回忆,初入印刷行业是在1996年。与彼时专精技术后转向自主创业的实干派精英有所不同,杨志刚的发展轨迹似乎有些“大器晚成”。“自进入印刷行业起,我争取做好两件事,一是扎根于实际,多做观察;二是跟紧时代步伐,吸收借鉴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十余年间,通过带头深入基层各部门考察体验、在企业走访中广泛交流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杨志刚逐渐成长为一名复合型管理人才。就在2008年,一个令他向外界崭露头角的机遇悄然而至。

  2008年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国家GDP总量逼近32万亿元大关,伴随着奥运盛会顺利开启,社会经济、文化形势一片大好,金融市场、投资市场空前活跃,进而带动诸如印刷、造纸、纺织等工业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时活跃的社会氛围有所不同,山西出版集团下属的山西美术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正经历着发展低谷,由于企业拆分、经营管理欠佳等内部因素影响,加之社会资本运作活跃、民营印刷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山西美印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一时间,企业生产与业务受到极大限制,发展陷入困境。在此危急时刻,山西出版集团决定任命杨志刚担任山西美印一把手,主抓建设,重振思想,一改颓势。

  自接手山西美术印务有限公司后,杨志刚提出以“走出困境、提质增效”的改革主体理念,通过端正思想态度,组建起一支“勤政务实、拼搏进取”的领导核心团队。经常能看到,杨志刚亲下一线,实地检验改良方案的成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敢打硬仗,不畏艰辛”的品质牢牢印在了厂内每个人的心中,员工有了精气神,生产积极性空前提升,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就在改革开展的第三年,山西美印在2011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突破性地达到5305万元,博鱼app官方下载并在保持员工收入连年递增的基础上实现了净利润扭亏为盈。因此,山西美印成功于同年被集团评选为良好示范企业。

  在杨志刚的理念中,务实固然重要,而谋求发展更是实现企业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这在山西美印的发展过程中同样有所体现。时间追溯到2012年的上半年,杨志刚注意到教材教辅生产和社会业务的市场环境正悄然经历着转变,客户对于产品内容、质量、交付的要求与日俱增,现有的印刷工艺和商贸方式难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如维持现状,曾经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势必会卷土重来。面对“拖下去”和“与时俱进、立即行动”的选择,杨志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认准方向,及时行动,是杨志刚一贯的风格。

  “商场如战场,谋局如布棋”,在激烈的大范围竞争前牢牢握紧市场,快人一步,正是美印突破瓶颈的“解题思路”。在杨志刚积极探索并大胆引进数字印刷这一在当时实属先进的印刷方式,美印快印中心于2013年正式成立。新技术的应用,使产品的内容与质量实现了突破,种类各异、制作精良的图书立足用户,贴近生活需要,迅速成为了广大用户追捧的焦点,业务随之大幅提升,危机随即化解。不仅于此,快印中心的建立既在山西地区起到率先实行快速印装、个性化印刷,实现从无到有突破的先锋带动作用,同时也为推动山西印刷业适应新形势,探索国有印刷企业新的发展路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显然,这步棋,杨志刚又走对了。

  与杨志刚带领下突飞猛进的山西美印有所不同,山西新华这边的情况却变得严峻起来。早年间,山西新华凭借经营体制改革、技术革新,一度成为山西首家照相排字和胶印印书的新华印企,成功跻身国家首批实现装订联动的企业行列。正当人们以为山西新华会深耕业务、大展宏图之时,山西新华的发展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先是外部资本市场活跃,省内外群雄并起,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后是面对数字印刷等新技术应用的冲击,在印制品质量与效率的比拼中,山西新华厂内大批曾经名极一时的设备迅速败下阵来。随之而来的是业务量的锐减、内容与质量满意度的双重下滑。虽然企业在2014年年销售收入达到了8764万元之多,但年利润却有着1109万元的亏空,较之上一年度经济形势非但没有好转,反有之趋,同样,工人收入状况也不容乐观,生产积极性低落。曾经风光一时无两的山西新华,在企业运营中变得举步维艰,发展停滞不前。

  山西出版集团见此局面,第一时间便想起了杨志刚。那个在近年来带领山西美印成功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的美印掌舵人正是前往山西新华救局的不二人选。他的组织经营能力,创新管理理念、重视制度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正好可以完美适用于此时亟待改革创新、重振士气的山西新华。“值此企业危难之际”,2014年10月,杨志刚毅然接过山西出版集团委派兼任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山西省美术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委任状”。在杨志刚心中,起步于山西新华,他比别人更熟悉更了解这里,而论起山西新华的历史,作为党员的杨志刚,更有责任有义务为之而奋斗。

  回首山西新华的历史,正是起步于1927年创建的私营太原敦化印刷厂,1955年印厂转为公私合营印刷企业,并于1961年经组建成为山西省首家省属国营印刷厂,1975年正式更名山西新华印刷厂。自建成之日起,印厂便作为省内书报宣传印发的重要平台,纳入到“新华”旗下后,更是承担起印刷重要思想刊物、读本、教辅图书等任务。在60余年的时间里,历代新华人始终保持着“延续红色意志,贯彻革命精神”的优良品格,“重质量、严时效”是山西新华历代延续的招牌,其产品品质在省内外广受认可。

  综合山西新华其时的企业现状与历史成就,改革的难度比山西美印有过之而无不及,摆在杨志刚面前的有两大难题,其一在于重整制度,其二在于激发活力。归根结底,制度改良适用于人,培育活力施用于人,抛开社会与设备的影响因素外,如何围绕“务实之上,以人为本”观念开展针对性改革,正是此番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纵然改革中势必会充斥着不确定性因素并伴有极大压力,但这一次,杨志刚仍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迎难而上。

  谈起山西新华的改革道路,杨志刚认为,一切要从制度出发,通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以物质方面的提升激发精神活力,同时需在思想意识方面,紧跟时代步伐,依照国家部署,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及条例,切实做到制度与经营相统一,在生产生活中将改革所做出的决定落实到位,从而实现“制度公平公正,监管执行严肃得体,严把思想‘红线’,全程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生态。山西新华的改革过程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

  出发点需以人为本。杨志刚提出,调整制度,责任为先,作为新华系企业的一员,需强化担当意识,将企业建设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基础上,需自上而下贯彻落实人本观念,进而探究增益增效的实用模式。在制度改革中,山西新华依托各党支部将调整方略传递到位,吸纳各方意见集中整合,在发展的大方向上,与员工保持一致。每逢遇到重大艰难任务之时,杨志刚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宣贯重点难点,加以示范,为职工作出表率。同样在改革当中,杨志刚集思广益,将众家所长的经营管理制度,贴合山西新华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广作尝试,逐渐形成了“集体共建,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改往日沉闷低落的厂区氛围。

  公开公正,管理全面务实。“发展须在公开、公平、公正,完全透明的基础上实现,新华印业更需谨遵规则,严守制度,经得起时刻监督,为职工作出表率”杨志刚总结道。在接手山西新华初期,杨志刚便要求在企业内坚持民主管理,遵守“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依托职代会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问计于全体职工,接受职工的监督,按照规定对外进行全方位厂务公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山西新华对生产、设备、操作、质量、资源管理等方面一一加以强化规范,逐步实现了科学的车间管理机制的“无死角”全覆盖。虽然需要遵守的章程逐渐变得丰富明细,但是简洁易懂、容易实施的优势很快便打消了工人们的顾虑,高效的管理使工作在按部就班执行的前提下做到保质保量、高效流畅,有效减轻了职工负担,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生产管理方面,山西新华遵循“前瞻预判,靠前指挥,合理调度,协调有力”的核心思想,全厂职工按需调配,多线运行,时间管理明确,保证在紧急生产任务中各个部门能够做到迅速响应;质量管理方面,厂内设有落实分级的具体管理办法,坚持专检、互检、自检制度,记录清晰,责任分明,补贴奖励及时兑现,按期严格考核,确保严谨执行;在设备管理、环保治理等方面,厂内职工依规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将设备的保养维护落实做细,减少损耗,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开源节流,灵活生产经营。增加收益,减少弊病,不能是单靠循规蹈矩便可实现的,山西新华在企业改革之初,便确定了灵活经营的思路。“在实践中尝试,在实际条件下革新”正是“山西新华人”在实际探索中积累总结出的经验。山西新华主推“开源节流”的规范模式。通过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坚持在管理岗位退休不增人的原则下,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在生产的灵活调用方面,山西新华采取了双轨制的执行模式,一是实行“候鸟式”即生产旺季时采取季节性工人招募方式,二是灵活调用科室和辅助部门人员参与到生产一线,采用在生产实践中完善绩效考核、时间分配等规则,公平计酬,及时兑现,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全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杨志刚在山西新华的改革很快收到了成效,短短一年内,制度、管理、经营等方面全部加以规范,改革后业务量不降反升,工人精神振奋,一改旧日形象。山西新华的改变在数据上亦有直观体现,据统计,山西新华2015年的净利润同比上一年度增长638万元。而在杨志刚擅长的业务经营方面,山西美印和山西新华两公司在2016年业务量增长显著,外版业务增长18.5%,零星保密业务增长40.5%,社会业务增长达到了惊人的148%。

  自杨志刚担任山西新华总经理的7年时间里,企业经营状况呈持续上升趋势,年销售收入由2014年的8764万元,跃升至2020年的17121万元,增长幅度达51.2%;年利润由接手之初的暴亏1109万元,转为实际盈利218万元。更加令人为之振奋的是,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样逐年走高,由2014年人均仅为2.89万元,迈升至近6万元,增长幅度超过95%。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也为业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省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山西新华模式成为了众家参考借鉴的典范。作为山西新华领军人物的杨志刚,当之无愧地被评为了出版集团优秀党员、年度十佳人物。

  当谈到近年来山西新华最大的变化时,杨志刚坦诚直言,“人的变化最大”。几年中,工作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日臻健全,专业标准与生产管理相融合,在实际检验中形成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并加以固化,兼具有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了山西新华的独特发展模式。科学、规范的制度激发了工人的斗志,工人在劳有所得、分配合理的基础上,抽出时间接受思想理论学习,新式机械、综合系统培训,并通过实践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出错率,使良性循环贯穿于各个部门,为加速提升年度生产产值注入了强劲动力。

  纵观行业的发展历史,制度革新与灵活管理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突破制度瓶颈、提升认知无时不在鞭策着行业应以何种姿态正视前方。在此之上,杨志刚所倡导“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核心理念,无疑是企业摆脱发展困境的一剂良方。“处乱而不惊、逢变而不乱”,杨志刚深谙此中之道,以制度革新带动规范管理,灵活改进分配方式,切实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满足感,形成“人与企业融合”的发展合力,进而扭转局势,逐浪前行。这一充满活力、富有人文色彩的管理理念,值得业内企业参考借鉴。

  “跑赢时代并非一蹴而就,首先是要形成创新思维,博鱼app官方下载随着时代趋势变动而被动变革,企业很可能因此错失大量机遇。”面对如何实现发展这一问题,杨志刚提出了主动求变的观念。事实上,山西新华的创新发展并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靠“大胆”且“细致”的不断实践尝试得以实现的。

  回归到山西新华的实际情况中,杨志刚将企业持续发展、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诀窍设定为“科技与标准”。科技方面,主要体现在设备、系统、材料的使用;而在标准方面,需严格规范,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此,杨志刚提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宏观理念,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针对弱项持续研发,提升设备实力,保障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激发业务量增长。在山西新华转型升级方案中,严抓标准是重要一环,必须制定能够严格执行的企业生产标准,要从历史生产的经验中找方法、抓要领。由此,山西新华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资金投入提升生产规模、扩展业务,另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向外界树立“顶尖规格”的品牌形象。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发展“大戏”上演了。

  杨志刚在接手山西新华时便发现,厂内老旧设备数量庞大,且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印品质量效率得不到保障,导致市场范围收窄,投诉不断,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与印刷行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要求相差较远,同比业内头部企业,差距更是越拉越大。杨志刚暗下决心,在完成对制度管理的调整后,头等大事就是要加大设备投入,实现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改造。

  2015年至今,在杨志刚的引领下,山西新华确立了“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断强化技术学习、技术改造”的发展思维,将业务开拓立为生存发展之本,力争实现业务的广泛拓展。仅在“十三五”期间,山西新华累计投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825万元,用于印装设备、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等方面,为真正实现“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探索“绿色、创智”新技术的生产力变革提供持续动力。

  杨志刚对创新的要求并未满足于此,山西新华对设备性能提出更高标准,长期对先进印装设备、最新技术保持关注,通过对新技术、新配置的考察应用,优化厂内配置,升级旧有设备。据统计,目前山西新华的机器设备已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换代,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现有全线主流印装设备,其中胶印设备15台,海德堡设备7台、罗兰机2台、国产平张印刷机6台。轮转印刷设备12台,东芝商轮1台、小森商轮1台、高斯半商2台、国产轮转机8台。印后设备30台,配有精密达胶订联动线、马天尼胶订联动线、骑马订联动线等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印刷装订设备,并装配有数码快印设备等新式印刷设备,厂内设备总量达到60余台。

  设备优势使山西新华的生产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设备硬件、软件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升级,已达到双一流水准。目前,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承担着全省一百多种中小学教辅教材、二百多种晋版图书、 三十种社会产品、三十多种期刊的印刷任务,既能承担大量的书刊印装任务,又能承接精美图册、密件业务等,综合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已位居省内前列。

  在不断引进新式印装设备后,山西新华厂内各车间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场卫生状况、厂区环境水平迅速改观。凭借科技升级极大提升了厂区的智能化程度,在进一步提升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人力投入,车间内一人多机,多线程操作的场景成为常态。如今山西新华在生产旺季,平均班产比过去增长近50%,有力保障了交书周期。技术进步同样也助推了业务的全面发展,山西新华承接的密件业务、教辅业务等已延伸至全国多地,尤其在北京、河北等地区,已闯出一片名号。当前,公司自主业务的占比已占总业务量的50%以上。

  站在企业生产标准的角度,一本图书的印制从接收电子文档到制版、上机印刷、装订成册,涉及厂内的全部部门与生产环节。因此,杨志刚提出,创新发展不只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还要重视生产标准的管理革新,把“质量、环保”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具体过程中,山西新华将生产管理标准进行细致拆分,在质量的标准判定、全局流程运行、步骤执行监督中细化管理,建立起体系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现代质量管理模式,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设定为超过国标、行标,严保质量。在杨志刚的带领下,企业通过增强质量预防控制体系、规范质量监督检查体系,严格遵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质量循环管理模式,确保件件精品。企业对质量不过关的印制品实行一票否决,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疏漏的有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力争将“山西新华出品”打造为一块“金字招牌”。

  山西新华严抓质量控制的改革可谓成效满满。从数据方面来看,山西新华厂内批量产品质量逐年实现进步。在最近的2020年,出厂产品共计1780种,经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查,无批量质量问题发生,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全年产品一次交够率实现99.13%,图书一次交够率比教材教辅一次交够率高0.78个百分点,实物退书率达到0.24/10万,同比降低0.05/10万。

  企业荣誉方面,在第40次全国人教版中小学教材印装质量检测中,山西新华共获得19个优质品,9个良好品。优良品率为84.6%,居全省第一。另外,企业还取得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资质,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授为山西省印刷示范基地,连续多年获得省直文明单位称号等,并顺利通过了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审核,绿色印刷年度审核工作,为省内印刷行业作出正面表率。

  随着山西新华与山西美印发展日趋壮大,现有厂区条件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硬性需要,虽然厂区地处市区繁华地段,交通、基建完备,但是对于设备扩充升级、环保治理改造并不友善。此时,在杨志刚的脑海中,一个“宏大目标”涌现出来:早日建成新华印刷产业园区,待时机成熟将两家企业合并,走上一条融合化、产业集群型的发展道路。常言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在杨志刚心中,立志需高远,不可半途而废、畏于行动,在现实条件下,依托产业园区合并发展正是企业拥抱未来的最佳选择。

  提到依托印刷工业园区这一话题,杨志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给出充分的解读。山西省晋中市距离省城太原不到20公里,从地理条件而言,产业转移相对成本低,对职工工作通勤影响不大。新建园区临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周边平坦开阔,建设空间充足,可为后续发展建设预留余地,当园区内所有功能模块全部就位后,可发挥企业生产的完整实力,还可为企业职工提供满足“工作、居住、生活、通勤”的便利条件。

  杨志刚认为,建好现代化产业园区,可以为区域填补空白、树立示范榜样。当地相对分散的产业避免了产业集群中存在的交通运输和同质化竞争压力,在生产建设、转型升级中存在着先天便利。此外,杨志刚还表示,随着园区建设的逐渐成型,后续还将通过模块化建设,规范升级生产区、物流区、居住区、科研区,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将集团内部资源加以整合,形成以印刷为核心的印刷示范园区。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产业园——新华印业园区正式建设完成,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企业向产业集群型模式的转变,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决定将山西省美术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合并搬迁入园,杨志刚“撤市入园”的构想真正实现。他深知,当前时代下“数字化”趋势必将发展成为下一波浪潮,加速转型升级,融合创新,依托新技术应用,升级扩充设备阵容,符合绿色环保的生产标准正是贴合时代需要的关键要素。因而,印刷产业园的建成为真正达成以上要素创造了无限可能。“这在全省印刷事业中是一大创举,对山西新华印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战略性意义。两厂合并将最大优化整合两厂的人员技术和设备产能,为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前,集团对晋中园区的建设资金投入达到了2.57亿元,生产运营状态良好。在新的发展阶段,杨志刚提出,要认真执行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思维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按照集团“推进向现代化印刷企业转型,加快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要求,抓好搬迁入园这一契机,力争到2025年,将企业建设成为“管理一流、作风正派、现场整洁、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印刷企业。

  “绿色环保既是企业发展的刚性需求,更是展现新企责任担当的实际体现。”杨志刚还表示,山西新华印业正大力推进环保治理工作,比起其他企业采取的末端治理方式,企业主抓源头管控。将目光投放到未来、投放到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中,以“家园主人翁”的姿态,将绿色印刷这一主线完整落实。通过升级引进VOCs治理设备、制版水处理设备,除尘、垃圾分类处理等绿色环保技术设备,提升生产排放标准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十四五”阶段,山西新华印业将投资3000万元,用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环保设施,改善工作条件,促进智能发展。建成规范的ERP管理系统、Wi-Fi工厂和AGV智能系统,力争实现集“印前、印刷、印后”全流程于一体,软硬件协调到位的智能化印刷体系;并依托安全生产标准化、保卫蓝天计划、体系标准化、保密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划、要求,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山西新华印业打造成为省内标杆企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杨志刚致力于开发利用中国印刷业融合创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可能,引领企业通过投资建设、实践探索,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同时,引导企业在融合发展、集群生产中把握机遇,在立足新华印刷主业的基础上,彰显新华“红色精神”,服务社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努力为实现印刷业的新发展、新面貌、新格局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12-2018 博鱼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00385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