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388-6192

博鱼app官方下载触摸一座城的温度——陕西省渭南市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风自黄土高坡呼啸而下,拨开了关中平原的薄雾。坐落于八百里秦川最东端的渭南在拂晓中苏醒。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发生于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在这里播下了早期革命火种,也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多年来,渭南市7次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氛围愈发浓厚。进入新时代,渭南全市上下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围绕助力部队练兵备战凝神聚气,谱写出激荡人心的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在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之际,记者一行走进渭南,细细观察这座城市的纹理,探寻梳理新时代渭南双拥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

  上班高峰期,一辆通体橄榄绿色的公交车从渭南“公交老兵连”汇入涌动的车流。

  “上午九点,抗美援朝老兵周卓群奶奶去中心医院做康复治疗,要搀扶老人上下车。”

  “下午两点,育红中学站有一对夫妻要去第二医院做透析,妻子乘坐轮椅,要注意打开车辆的无障碍出行踏板。”

  “下午四点,线个学校进入放学时间,到站后要从倒车镜里确认是否安全,再指挥学生上下车。”

  行车交通图上,刘值所驾驶的公交车穿城而过,将最繁忙的城市地标连成线,成为渭南市人人皆知的“18路老兵示范线路”。

  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开通这条线路后,刘值捧着自己在部队获得的一大摞证书奖章走进渭南公交集团经理办公室应聘,最终如愿以偿。“能驾驶18路服务市民,是一个退役军人的责任和荣耀。”刘值不无自豪地说。

  2021年11月18日,刘值向值班经理报告,车辆内配置的两罐灭火器需要更换。第二天,市民陈军带着锦旗来到公交集团第五分公司,感谢刘值临危不惧、见义勇为,为自己避免了高额设备损失。调阅监控视频后,两罐灭火器背后的故事在人们眼前还原——

  有火情!先一天上午,当刘值驾驶18路车通过十字路口时,前方一辆面包车突然起火。“你们等我一下,我去灭个火”,公交车停稳后,他拎起灭火器飞快地向路口奔去。

  车头火势刚被扑灭,车尾的火苗又开始肆虐。后备箱中一件贵重医疗设备的安危让车主无比着急。危急关头,只见刘值迎着火苗奋力扑救,一罐干粉灭火器用完,他折返回公交车取来第二罐。

  火势终于得到控制,顾不上接受谢意的刘值赶忙跑回公交车。在驾驶位坐定后,车厢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让这位西北汉子的脸“腾”地刷上红晕。

  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老助幼,每天都有暖心事儿在这条线路“退役军人先锋岗”的司机们驶过流动的街景,听过千万声感谢,虽然名字各不相同,却都以“老兵”之称被这座城市铭记——

  “班长好,您辛苦了!”第一次手握18路公交车的方向盘,一句20年没听过的称呼唤起了赵炜从军生涯中的深刻记忆,他悄悄红了眼眶。自那之后,公交车狭小的驾驶舱成为赵炜新的战位,每一次起步、刹车、转弯都被赋予了守护的意义。

  “你是老兵,我也是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的91岁老人周卓群将节省下来的一万元人民币送到18路退役军人先锋岗。握着老人的手,司机张武全突然感受到“老兵”不只是称呼,更是在岁月长河里交相呼应、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一声“老兵”,一生“老兵”。给予这座城市温暖的人,也在被这座城市深深爱着。每年退伍季到来,渭南公交集团联合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优秀进行定向招聘,为“老兵们”的稳岗就业提供更多选择机会。2021年4月,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18路“退役军人先锋岗”荣誉称号。

  从一条线路辐射到整个城市,渭南市不断探索助力国防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渭南市制发19.4万张优待证,动员各类社会团体及爱心企业为优待证赋能,授牌首批拥军驿站、医院、企业、景区24家;市教育局专设针对军人军属的教学岗位,解决子女入学名额297个,31名渭南籍海外维和及边海防官兵子女享受到全市最优质教育资源;市法院畅通涉军维权“绿色通道”,3年内审结涉军案件327件,调解撤诉249件……

  “18路老兵示范线路”开通第二天,老兵司机遇见了一位“老兵”乘客——陕西容厦集团董事长王友民。

  在这辆崭新的“橄榄绿”公交车里,王友民盯着贴有拥军标识的内饰愣了神,脑海闪现出40年前那段雪虐风饕的往事。

  “在家乡做临时工,一个月才挣30元,在东北修铁路,修一米就能挣30元!”1983年隆冬,这位不满19岁的西北小伙决心踏上关外的黑土地闯一闯。

  一腔孤勇并没有一帆风顺。在冰冷坚硬的东北大地上,一铁镐下去,黑土没松动,却让王友民的心碎了。

  寒风像刀子一样在山地里胡乱撞着,偶尔传来一声野兽嚎叫,更撕扯着王友民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

  是否还能回到数千公里外的家?在王友民陷入困境时,一抹军绿色出现在王友民眼前。

  一件御寒棉衣、一桌热饭热菜、一处容身之榻……在那尔轰林场工作的退役军人李成祥和家人收留了王友民,并给他介绍了一份临时工作,让他攒够路费得以回家。

  一位萍水相逢的让王友民感受到来自“最可爱的人”的温暖,也让他从此与军队、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屡经创业波折的王友民东挪西凑买来一台二手印刷机。他不顾创业初期的困难,毅然将驻军某部随军未就业的3位军嫂安排在自己开办的印刷厂工作。他把对李成祥一家的感恩之情寄托在自己接触到的军人军属身上,并暗暗发誓:只有将企业做强做大,才能有更多机会为军人军属多办实事暖心事。

  “驻军部队有多少没工作的军嫂,我就给解决多少岗位!”王友民在驻渭部队领导面前拍下胸脯。岗位不够了,他就想方设法开办新的企业,印刷厂、瓶盖厂、房地产、药厂,再到如今以物流、餐饮、影视、广告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40年间,王友民的企业越做越大,拥军的实事也越办越多。目前,容厦集团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员工是或军属。

  “即使在企业最困难时,王总也绝不会让拥军这件事儿打折扣。”谈到王友民的拥军之路,和他共事10余年的容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聂小娟感触颇深。

  有一年,王友民开办的药厂车间起火,厂里的退役军人员工抢救出很多物资设备,把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可即使这样,员工工资依然无法照常发放。那段时间,王友民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可他答应为驻渭部队和困难要办的事事一件也没耽搁。

  企业的难关兜兜转转传到部队领导耳中,“‘拥军经理’有困难,我们咋能坐视不管?”没提前打招呼,官兵带着慰问物资直奔药厂而来。“平常都是你去部队看我们,今天我们来看你,有啥困难跟我们说!”被自己关爱的人关爱,让这位一直把压力藏在心底的企业家坚定了渡过难关的信心。

  能与时间对抗的,一定是患难中的真情。没穿过一天军装的王友民,一直被驻军官兵看作是一位“老兵”,是情同手足的“战友”,他也愈发笃信脚下的路该如何走。

  “部队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2016年底,某部千人百车紧急拉动,需要夜宿容厦物流园区。王友民带领员工全力保障部队需求。

  翌日清晨官兵们离开后,员工踏入仓库的第一眼,就被眼前景象深深触动了——“上千名战士在这里起锅架灶、搭床睡觉,凌晨离开之后,万余平方米的地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一根菜叶、没有一丁点垃圾!”正是因为看到了军人身上的优良作风,员工们才更加理解王友民几十年如一日痴心拥军的初衷。

  这次保障部队紧急拉动的经历,让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王友民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如何聚焦部队练兵备战现实需求,与时俱进做好拥军工作?

  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容厦集团有场地、有设备,还有一支退役军人为主体的企业骨干队伍,关键时刻能作为预备役的补充力量。“对于整个渭南市而言,民营企业数量大,企业的拥军意愿强烈,我向驻渭部队和市政府提出建议:可以对企业的不同优势加以整合,探索建立一套精细化服务部队遂行任务的社会化保障模式。”打造一支“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的支前力量,成为王友民新时代开展拥军的新思路。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到拥军实践中来。”2023年4月,容厦集团内一所占地6500平方米的双拥展览馆完成改造,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展馆内,一件件文物、一组组浮雕、一段段视频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场景。作为“陕西省爱国拥军教育基地”,渭南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和中小学,纷纷在展览馆举行主题党团日、队日活动。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潮,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和军民一家亲的热流在这座城市持久涌动。

  徜徉在渭南街头,拂面而来的风让记者思绪万千。这是一座见证过周秦政治崛起、汉唐文明鼎盛的古老城市。近代以来,声震长空的渭华起义在这里爆发,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从这里东渡黄河奔赴抗日一线,西北野战军在这里拉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跨越时空的风见证无数热血往事,军与民的故事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传颂,成为温暖这座城市的精神源泉和激励这座城市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渭南市博物馆,一本《渭南军事志》静静陈列在展馆书架上。征得工作人员同意,记者翻开了泛黄的书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路过渭南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渭南沿途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拥军,不停把鞋袜、食品送给战士,并积极帮助运送物资,场面热烈感人。”

  解放战争时期,“渭南各地人民在拥军支前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忘我牺牲精神。1949年,白水县人民为运送支前小麦26096石,军鞋15733双,转运弹药60多万斤,602人随军南下参战……”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渭南有17228名青年报名参军,其中781多人血洒异国疆场,为保家卫国壮烈牺牲……”

  “1998年,由于普降暴雨,华阴境内南山支流洪水暴涨,造成16处决口,危及7个乡镇31个乡村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渭南军分区组织3400多名官兵、7500多名民兵会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奋战7昼夜堵住了缺口……”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军爱民、民拥军是背后的隐藏密码。2020年,渭南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六连冠”,这不仅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的光辉荣誉,更代表着一种流动的城市温度。秦东大地上,军民鱼水相依的故事一直在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黄昏时分,位于龙泉寺村村口的连心桥被余晖温柔照耀。曾任龙泉寺村的井峰峰独自走在桥上,想起了大桥竣工那天,村民们纷纷上桥留影的喜悦场面。

  这个坐落于秦岭脚下的安静村落,曾是渭南市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0年,进出村口的桥被施工车辆压垮后,一直因资金问题未被修缮,村民出行只能绕很远的路。

  当时让井峰峰发愁的,远不止一座桥。2016年,他刚被派到村里工作,全村脱贫攻坚工作严重滞后,党支部一班人一筹莫展。如何将班子打造成战斗集体?如何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扶贫路子?如何为老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收入?一个个问号摆在这位面前。

  2018年,驻渭某合成旅的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启动帮扶工作。官兵们从帮建党支部、建强战斗堡垒入手,将村党支部一班人请到开创“支部建在连上”先河的该旅“红一连”过组织生活。看着连史馆里的一件件“传家宝”,井峰峰和班子成员明白了“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人心齐了,堡垒强了,路子对了,群众富了。军地齐心攻坚克难,养猪场、花椒种植、蔬菜大棚基地等新产业链为村民源源不断创收,连心桥、爱民井、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美丽乡村建设连年迈上新台阶。如今几年过去了,井峰峰当时的问号被军民齐心协力一一拉直。

  “渭南市作为兵源大市,同时也是驻军大市,这不但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渭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说,近些年,军分区及驻渭部队积极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开展拥政爱民和双拥共建活动,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为帮扶村修建道路、排水渠、新建农产品展销中心、援建学校等,选派医疗卫生分队前往帮扶村巡诊,持续开展“1+1”爱心助学活动,在驻地群众中树立起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好样子。

  军民间的纽带紧紧连结,让深情暖意充满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座红色的城市必是一座军民同心奋进的城市。渭水悠悠,华山高耸。告别渭南,却忘不了这座城的温度——她有袅袅炊烟,有簇簇薪火,更有让人难以割舍的浓浓深情。博鱼app官方下载博鱼app官方下载博鱼app官方下载

Copyright © 2012-2018 博鱼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00385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