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388-6192

第九届韬奋学术研讨会举行:年轻学子持续加入研究领域中博鱼app官方下载

  今年是邹韬奋第一次流亡90周年。邹韬奋在其海外游记《萍踪寄语》序言中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世界的大势怎样?第二是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这两个问题典型代表了“五四”后一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努力寻求中国出路的思考。日前在河南开封举行的“世界的大势和中华民族的出路——第九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就是以此两问为主题,尝试探讨彼时进步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的大势和中华民族的出路”。

  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回顾了抗战时期河南大学流亡办学的历史,指出在韬奋先生第一次流亡海外90周年之际,探讨他念兹在兹的“世界的大势与中华民族的出路”议题,很好地回应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途上的时代关切。博鱼app官方下载

  “90年前的第一次流亡经历,使韬奋先生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其立场、观点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博鱼app官方下载本次研讨会围绕韬奋先生对流亡生活的见闻、感悟,海外通讯的意义和特点,韬奋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学术交流,既贴合主题,又有高度和新意。”上海韬奋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赵书雷说。

  令人欣慰的是,韬奋研究领域持续吸引着年轻学子深耕传统,锐意创新。博鱼app官方下载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博博以重庆《新华日报》中的邹韬奋纪念报道为研究对象,认为纪念文本在呈现出韬奋高尚的品格为人、事业追求以及为民主事业献身的精神风范之余,更展现出《新华日报》通过纪念文本争夺政治合法性资源、宣扬政党意识。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梦莹、孙彩霞通过对《生活》周刊的国货广告进行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指出《生活》周刊通过“爱国主义”“国民道德”“理性示证”等多元话语完成商品的民族性建构,发挥媒介动员的功能。此外,兰州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的多名同学分别以邹韬奋的苏联教育印象、妇女观,《生活》周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萍踪寄语》中的苏联女性形象,“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的健康传播观等为考察对象,迈出其学术探索有意义的一步。

  邹韬奋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九届并出版《邹韬奋研究》论文成果集。除此以外,韬奋纪念馆致力于将馆藏珍稀档案完整向公众披露,如《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影印本及排印本的出版,为学者研究和大众阅读提供便利。今年适逢韬奋纪念馆建馆65周年,纪念馆还将从老三联人编辑的史料北京《联谊通讯》(1988—2005)和贵阳《联谊通讯》(1995—2007)中精选“书店灯光”“同志爱”等系列陆续出版。目前,纪念馆正在整理《店务通讯》(排印本)未收的9期,明年将出版。(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Copyright © 2012-2018 博鱼app官方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浙ICP备2020038530号-1